【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 趙霜 劉欣】美國總統拜登20日同意向臺灣提供5.7億美元軍援,同時批準一筆價值2.65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本周還簽署通過“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再次炒作“中國威脅”。針對這些行徑,中國外交部27日決定反制,對最近向中國臺灣地區提供軍事援助和軍售的七家美國軍工公司和相關高管采取凍結在中國境內資產等措施。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7日表示,美國近日再次宣布向中國臺灣地區提供大額武器援助并出售武器,美國“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包括多項涉華消極條款,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有關規定,中方決定反制英斯圖公司、哈德森技術公司、薩羅尼克科技公司、雷神加拿大公司、雷神澳大利亞公司、愛爾康公司、國際海洋工程公司。除凍結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外,還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該決定自27日起施行。
其中,英斯圖公司是波音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業務包括開發和制造無人機系統。薩羅尼克科技則是一家開發無人船的公司。據美國《防務郵報》今年10月報道,薩羅尼克科技展示了兩艘用于“復制者”計劃的海洋無人艦艇。報道稱,“復制者”計劃設想快速部署大量無人裝備,“以阻止中國攻臺”。
外媒提到,加上20日宣布的對臺軍售,拜登上任以來已經進行了19次對臺軍售,今年下半年就進行了6次。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研究專家呂祥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此可見,拜登政府通過頻繁打“臺灣牌”,將挑釁中國主權當作外交手段來和中國打交道,通過踩紅線來攫取政治利益。拜登任期內,發生了許多破壞臺海現狀的惡劣事件。呂祥表示,對此,解放軍在臺島周邊進行的以實控為導向的常態化演訓向美國發出了最強烈的信號。
與此同時,中方也在外交層面對美不斷反制,最近一次制裁是在12月5日。特勵達·布朗工程公司、BRINC無人機公司等13家美國軍工企業及高管受到制裁。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外交部對向臺灣販賣軍火的美國軍工企業及其高管實施懲戒,表明了中國政府的政治態度——美方的做法不符合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不利于臺海的和平穩定。
李振廣提到,在拜登政府即將結束、特朗普政府馬上上臺的時候,中國對這些企業及其高管實施反制,也是對未來的美國政府及企業處理美臺事務發出提醒,希望他們不要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危害中美關系。
卸任前,拜登還將“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簽署成法。該法案繼續在臺灣問題上挑事,規定將3億美元用于“支援臺灣的自衛能力”。中方多部門日前已發聲批評這一法案。毛寧27日敦促美方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武裝臺灣,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系,不得實施有關法案涉華消極條款,停止采取損害中國利益的錯誤言行。
有話要說...